联系我们
- 电话/微信:18520902353
- 客服QQ:3597831168
- 邮箱:info@wemaxnano.com
- 地址: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塘头名创钢材仓储园B区二楼
随着电子设备高频化、集成化发展,电磁干扰与污染问题日益突出,高性能电磁波吸收材料在军事隐身、通信兼容、环境防护等领域需求迫切。传统吸波材料往往功能单一、带宽有限,且难以在腐蚀、高温等恶劣环境中稳定工作。高熵材料因其多组分效应和结构可调性,展现出优异的电磁响应与多功能兼容潜力,然而其合成过程通常能耗高、周期长,且微观结构控制困难,制约了其进一步应用。
北京理工大学曹茂盛教授,姜淼教授、马壮教授及东南大学曹祺研究员团队在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发表《Multiphase High‐Entropy Carbon Sphere: Defect Engineering and Multispectral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》最新成果。团队以“稀土锚定+高压分散”闪热法50 ms内合成富氧空位多相高熵碳球,调控介电损耗实现6.85 GHz超宽频微波吸收,并兼具光电响应与耐蚀性,为恶劣环境多功能电磁防护提供新思路。

1. 闪速焦耳热技术:
在50毫秒内完成碳纤维自组装碳球与高熵颗粒的同步合成,实现高温(>2000 K)、高速(≈10⁵ K/s)制备,突破传统烧结工艺限制。
2. 多相高熵结构:
通过调控稀土比例,实现高熵合金与高熵氧化物的共存,形成丰富的异质界面与高浓度氧空位。
3. 宽频电磁响应:
借助多相界面、氧空位与碳缺陷的协同作用,实现介电常数虚部(ε″)在7.97–42.36范围内可调,有效吸收带宽接近7.0 GHz。
4. 光电与耐腐蚀双功能:
材料在1-sun光照下光电流提升达0.326 μA/cm²,并具备优异的耐盐雾腐蚀性能,适用于海洋等苛刻环境。
1. 材料制备与结构表征
2. 电磁性能调控机制
3. 氧空位与碳缺陷协同增强
4. 光电与耐腐蚀性能验证

图1:多相高熵碳球的快速合成与结构表征
该图展示了通过“稀土锚定+高压分散”策略,利用闪速焦耳加热技术在50毫秒内合成碳球的过程。SEM和TEM图像清晰显示了高熵颗粒均匀分布在碳纤维骨架上的形貌,证实了多相高熵结构的成功构建。

图2:相组成调控与电磁参数响应
通过XRD图谱与价电子浓度分析,揭示了稀土元素含量对高熵相组成的调控规律。随之变化的复介电常数曲线表明,材料电磁响应能力可通过成分设计进行有效调控,为宽带吸收奠定基础。

图3:多弛豫模式分离与损耗贡献量化
通过对介电损耗谱的峰分离处理,清晰解析出碳缺陷、高熵氧化物和高熵合金各自对应的极化弛豫峰。该分析定量揭示了不同相在微波衰减中的具体贡献,明确了协同作用机制。

图4:缺陷协同调控与吸波性能优化
结合拉曼、XPS等谱学分析,阐明了合成温度对碳缺陷与氧空位浓度的调控规律。最优样品在中间温度下实现了阻抗匹配与衰减能力的平衡,从而获得了超宽的有效吸收带宽。

图5:氧空位弛豫机制的DFT理论模型
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,揭示了高熵合金/氧化物界面处的电荷定向转移与积累行为。理论模型表明,氧空位作为电子陷阱,其浓度和迁移能力是调控界面极化弛豫的关键因素。

图6:多频谱电磁响应与耐腐蚀性能展示
材料不仅展现出优异的雷达波吸收性能,其耐腐蚀性与光电流响应测试结果,共同证明了它在复杂恶劣环境下作为多功能器件的巨大应用潜力。
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闪速焦耳热的高熵碳球复合材料,通过多相结构与碳-氧双缺陷的协同调控,实现了宽频吸波、光电响应与耐腐蚀性的集成。材料在X波段最大吸收带宽达6.85 GHz,雷达散射截面衰减达26.38 dB,展现出在海洋、航空航天等苛刻环境下的应用潜力。
未来,该策略可进一步拓展至其他高熵体系,推动多功能电磁材料的设计与器件化进程,为下一代智能隐身、电磁防护与光电转换一体化系统提供新材料基础。
文章来源: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dfm.202519905

联系客服二维码

纳米纤维及其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