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耳热赋能!这款无纺布让稠油处理兼顾环保与高效

  • 发布时间:2025.10.15
  • 作者:wemaxnano

研究背景:应对海上油污的迫切需求

全球海上原油运输的蓬勃发展,也带来了溢油事故的频发。海洋生态系统与沿岸经济因此面临严峻威胁。以2021年青岛附近海域撞船事故为例,约9400吨原油在短时间内泄漏,其中高粘度原油扩散速度极快,凸显了泄漏初期快速响应的关键性。

这类高粘度原油在常温下流动性差,难以被传统吸附材料有效捕获,给现场应急处理带来巨大挑战。在众多溢油处理方式中,吸附法因其操作安全、回收率高、二次污染风险低等优势,被视为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。

然而,传统吸附材料如海绵、泡沫等,虽具有一定吸油能力,却普遍存在机械强度差、功能单一、无法主动加热降低原油粘度等局限,难以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稳定应用。因此,开发兼具高效热转换、优良机械性能和实时监测能力的智能吸附材料,成为当前研究的迫切需求。

温州大学薛立新教授和浙江大学姜国军教授团队在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期刊发布了“MXene/PPy Coated Non-Woven Fabrics of Polypropylene Shaped Fibers: Preparation, Heat Dissipation and Applications in Viscous Oil Spillage Monitoring and Recovery”最新研究成果。该团队通过原位聚合、浸涂和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,成功制备出超疏水可加热吸附材料,实现对稠油的快速吸附、监测与回收。这一成果为海上稠油泄漏现场处理,提供了高效、稳定且可规模化应用的解决方案。

作者信息
 

创新亮点:多学科交叉的设计智慧

温州大学薛立新教授与浙江大学姜国军教授团队在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上发表最新成果,成功制备出超疏水可加热吸附材料,实现对稠油的快速吸附、监测与回收。

四大创新点:

1. 纤维结构多维设计

  • 突破传统圆形纤维,设计C形、Y形等多种截面形状的聚丙烯纤维;
  • C形纤维的线性凹槽结构产生强毛细作用,加速油相渗透。

2. 复合涂层协同赋能

  • 聚吡咯(PPy)具备优异光热转换能力;
  • MXene导电性强,增强光热与焦耳热性能;
  • 两者通过氢键与π-π堆叠形成稳定导电网络,实现“1+1 > 2”协同效应

3. 稳定超疏水界面

  • 采用气相沉积构建Si-O-Si三维网络,水接触角始终 > 147°,宽pH范围下稳定。

4. 双模加热机制

  • 光热模式:1倍太阳光下,表面温度升至101.5°C;
  • 焦耳模式:10V安全电压下,温度升至71.9°C;
  • 双模协同,实现全天候作业。

 

核心实验:从结构到性能的系统验证

为全面评估材料的综合性能,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严谨而系统的实验,从微观结构到宏观应用,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数据支撑:

1. 材料的精准制备与结构解析

  • MXene的制备:采用经典的LiF/HCl溶液对MAX相前驱体进行选择性蚀刻,成功去除了铝原子层,再通过超声剥离获得单层或少层的MXene纳米片。AFM测量显示其厚度仅约1.54纳米,横向尺寸在0.5-1.5微米之间,为构建均匀涂层奠定了基础。
  • 功能涂层的逐层组装:流程清晰可控:首先通过PEG浸渍增强粘结力,然后进行PPy原位聚合构建光热层,接着通过MXene涂覆构建导电层,最后利用MTMS气相沉积实现超疏水改性。每一步都通过SEM图像直观展示了纤维表面从光滑到逐渐粗糙化的过程,证明涂层成功负载且未堵塞关键孔隙。
  • 结构确认:利用FTIR和XPS等光谱分析,明确检测到PPy的特征峰(1550 cm⁻¹)、MXene的Ti-O峰(570 cm⁻¹)以及MTMS的Si-O峰,从化学键层面证实了各组分成功复合。

2. 可靠的热稳定性与机械性能

  • 热稳定性:热重分析表明,该复合材料在150°C以下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,完全满足实际加热工况。在800°C的高温下,其残炭率高达94.6%,远高于原始PP基材的0.77%,证明了涂层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潜力。
  • 机械强度:涂层处理后,材料的拉伸强度从0.23 MPa显著提升至0.32 MPa,强度提升近40%。尽管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,但仍保持324%的良好韧性,足以应对实际应用中的拉扯与冲击。

3. 卓越的润湿性与油水分离效能

  • 超疏水/超亲油:材料在水中因截留空气而呈现明显的“银镜效应”。水滴在其表面始终保持球形(接触角>147°)并极易滚落,而油类则能瞬间渗透。
  • 高效分离:在重力驱动的油水分离实验中,该材料对二氯甲烷、正己烷、甲苯等多种油类均表现出极高的分离通量。其中对二氯甲烷的通量高达49,847 L·m⁻²·h⁻¹,且经过20次循环使用后,分离效率仍保持在96%以上,展现出优异的耐久性。
  • 结构优势凸显:通过对比C形纤维和圆形纤维的油相渗透过程,直观发现C形纤维因其线性凹槽的毛细作用,吸油速度显著更快,直接验证了异形纤维设计的优越性。

4. 强劲的主动加热能力与实际应用表现

  • 光热性能:在不同强度的光照下(0.5–2.0 kW/m²),材料表面温度能在70秒内快速升至75.7–136.8°C,响应迅速。
  • 焦耳加热性能:在5–15V的低电压驱动下,表面温度可迅速升高,最高可达168.2°C,且温度与输入功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,便于精准控温。
  • 协同加热效应:将光照与低电压结合,可在更低能耗下达到目标温度,为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能源使用提供了灵活策略。
  • 原油吸附速率与容量:在1 kW/m²光照下,C形纤维复合材料吸附0.5mL原油仅需50秒,速度远快于圆形纤维(65秒)。其对原油的饱和吸附容量高达21.0 g/g,并且经过20次吸附-脱附循环后,容量没有明显衰减,显示出卓越的可重复使用性。
  • 快速泄漏监测:集成氧传感探头后,在1倍太阳光照或8V电压下,对原油泄漏的响应时间分别仅为54秒和94秒,信噪比优异,实现了快速、灵敏的预警。
  • 连续回收演示:研究团队构建了一套带式连续回收装置。在1 kW/m²光照、传送带速度4.2 m/min的优化条件下,该装置对水面浮油的连续回收速率达到了惊人的176.5 kg·m⁻²·h⁻¹,展现了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巨大潜力。

 

图文解读


图1:MXene纳米片的制备流程示意图

图1:MXene纳米片的制备流程示意图

本图展示了通过LiF/HCl溶液选择性蚀刻MAX相(Ti₄AlC₂)制备MXene纳米片的多步过程。从块体MAX相经过蚀刻、分层到最终获得单层/少层MXene分散液,清晰的流程示意图为材料制备提供了可重复的实验路径。

 

图2:MXene纳米片的形貌与结构表征

图2:MXene纳米片的形貌与结构表征

通过TEM、SEM和AFM图像系统展示了MXene纳米片的微观形貌。可见其典型的二维片层结构,厚度约1.54 nm,横向尺寸在0.5–1.5 μm之间,证实成功制备出高质量、可用于复合涂层的MXene材料。

 

图3:H-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流程

图3:H-MXene/PPy/PEG/PP复合材料的制备流程

该示意图详细描述了从原始PP非织造布逐步构建功能涂层的全过程:包括PEG粘结层涂覆、PPy原位聚合、MXene浸涂沉积及MTMS气相疏水改性,最终形成具有光热与导电功能的超疏水复合材料。

 

图4: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验证

图4: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验证

通过FTIR和XPS谱图证实各涂层组分成功引入。FTIR中可见PPy特征峰(1550 cm⁻¹)、MXene的Ti–O峰(570 cm⁻¹)及MTMS的Si–O峰;XPS进一步验证了Ti、N、Si等元素存在,说明复合结构形成。

 

图5:纤维形貌与涂层演变SEM图像

图5:纤维形貌与涂层演变SEM图像

系列SEM图像清晰展示从原始光洁的C形PP纤维,经PEG、PPy、MXene逐步涂覆后表面逐渐粗糙化的过程。最终涂层均匀覆盖纤维且未堵塞孔隙,有利于油与热的传输。

 

图6:材料热稳定性与机械性能分析

图6:材料热稳定性与机械性能分析

TGA曲线显示复合材料在高温下(800℃)残炭率显著提升,证明其优异热稳定性;应力-应变曲线表明涂层处理使拉伸强度提高,虽断裂伸长率略有下降,但仍满足实际应用需求。

 

图7:超疏水性能与油水分离过程

图7:超疏水性能与油水分离过程

图中展示材料在宽pH范围内均保持>147°的水接触角,并在油水分离装置中实现高效分离。C形纤维因具线性凹槽结构,其油相渗透速度显著快于圆形纤维。

 

图8:光热与焦耳加热性能

图8:光热与焦耳加热性能

UV-Vis-NIR光谱显示材料具有宽谱吸光能力;红外热像图直观展示在光照或电压下材料表面温度迅速上升,最高可达136.8°C(光热)与168.2°C(焦耳热),证实其优异的热转换性能。

 

结论与展望:从实验室走向蓝海

本研究成功开发出基于MXene/PPy复合涂层的可加热吸附材料,通过多形状纤维结构与双模加热机制的协同作用,实现了对高粘度原油的高效监测与回收。该材料展现的快速热响应、精准温控及高效能量转换特性,与闪蒸焦耳热设备所具备的秒级快速加热、精准控温、高精度采集等核心技术高度契合。展望未来,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材料结构,并推动其与先进热管理设备(如FJH)的深度融合,加速构建智能、高效的溢油应急处理系统,为海洋环保治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。

 

文章来源: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dfm.202509435

 

 

相关文章

联系我们

  • 电话/微信:18520902353
  • 客服QQ:3597831168
  • 邮箱:info@wemaxnano.com
  • 地址: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塘头名创钢材仓储园B区二楼

联系客服二维码

纳米纤维及其应用